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不发声色

基础信息

  • 成语不发声色
  • 拼音 bù fā shēng sè
  • 繁体不發聲色
  • 近义词 不动声色

成语解释

【释义】

犹“不动声色”。见“不动声色”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动声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动声色”原作“不发声色”。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气势宏伟、融会古今,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为学高识广,曾任国子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教授,颇负盛名。当时的中书令许国公赠予太尉韩公神道碑,请韩愈代为撰写碑铭。韩愈在碑铭中写到太尉韩公为人处世的特点:与人保持距离,不和任何人嘻笑亲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轻松笑语,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还要贵重的赏赐一般;他在判案时也从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严明,只就法律论断,因此几乎没人敢犯法。后来“不动声色”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张扬的冷静态度。如《水浒传》第八六回:“宋江见这三路军兵,尽皆退了。大驱宋军人马,逩来夺取幽州。不动声色,一鼓而收。”

【书证】

  • 01.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许国公赠太尉韩公神道碑铭〉:“其罪杀人,不发声色。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故无敢犯者。”(源)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bù fā shēng sè

不发声色

不发声色,汉语成语。不发声色意思是: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