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美妙。令,善。“巧言令色”指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形容人矫情虚伪。语出《书经・皋陶谟》。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1]而[2],何忧乎[3]?何[4]乎[5]?何畏乎巧言令色[6]?”
[1]哲:明智。
[2]惠:仁爱。
[3]驩兜:音huān dōu。舜时的四个恶人之一。
[4]迁:驱逐。
[5]有苗:三苗,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6]孔壬:奸佞之人。孔,甚也。壬,通“佞”,谄媚。
“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则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书经・皋陶谟》里有一段记载夏代禹与皋陶间的对话,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皋陶认为治理国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乐。禹也觉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实在很难,连身为君王的舜都难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乐,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会有人作乱,那舜又何必为驩兜这个恶人烦心?何必驱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里不一、虚伪不实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远之的。所以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后来“巧言令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矫情虚伪。
语义形容人矫情虚伪。贬义。
类别用在“谄媚讨好”的表述上。
①我最厌恶那些巧言令色,表里不一的人。
②看他那种巧言令色的样子,十足是个伪君子。
③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
④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
⑤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
⑥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⑦他虽然努力表现出亲善的样子,但还是给人一种巧言令色的感觉。
clever talk and an ingratiating manner
巧みなことばと媚(こ)びる顔付(かおつ)き
qiǎo yán lìng sè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巧言令色,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巧言令色意思是: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出自《尚书・皋陶谟》。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