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三纲五常

基础信息

  • 成语三纲五常
  •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 繁体三綱五常
  • 感情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清规戒律   三从四德
  • 反义词 离经叛道   大逆不道
  • 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 例句 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正音 “常”,读作“cháng”,不能读作“cáng”。
  • 辩形 “纲”,不能写作“刚”。
  •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成语解释

【释义】

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皆为旧时的伦理标准。后泛指一切的人伦大道。《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诵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得个三纲五常。”

成语翻译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成语接龙

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纲五常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三纲五常,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三纲五常意思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一般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