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以往的过错嫌隙。语出《论语・公冶长》。
子曰:「 [1]不念旧恶,怨 [2]希。」
[1]伯夷、叔齐:殷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生卒年俱不详。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殷亡,因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于是饿死。
[2]是用:因此。
《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儿子,而国君打算日后让叔齐继位为王。后来当孤竹君去世后,长子伯夷为了不违背父亲的愿望,因此选择离开;然而叔齐也不愿意继承君位,同样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兄弟二人听说西伯姬昌尊老养老,便商量著要去投奔他。只是到了周人领土时,西伯已经去世。面对西伯儿子武王进兵讨伐纣王。兄弟二人极力劝阻说:“父亲死后还没安葬,就领兵打仗,这样还能说是孝吗?况且以臣子的身分去杀害君王,这还能说是仁吗?”后来,当武王平定殷商,天下都归顺周朝时,伯夷、叔齐却对武王以臣弑君的行为不表认同,不吃周人的粮食,并且隐居在首阳山,兄弟二人最后饿死在首阳山。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过:“伯夷、叔齐都是什么样的人啊?”接著问:“后来心中有无怨悔呀?”孔子回答说:“是古代的贤人。”紧接著又回说:“他们追求仁德,最后也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好怨悔的!”除此之外,《论语・公冶长》也收录了孔子对他们兄弟二人的评论:“伯夷、叔齐不记他人过去的过错嫌隙,所以也就不会想去报复,这是因为二人内心已没有太多的怨恨。”后来原文中的“不念旧恶”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指不记以往的过错嫌隙。
语义不记以往的过错嫌隙。
①身为领导人,要能宽大为怀,不念旧恶。
②那两个死对头能不念旧恶而尽释前嫌,实在出人意料。
③他非但不念旧恶,而且还拉你一把,这样的好人去哪里找?
④老先生为人厚道,即使欺负过他的人,他也不念旧恶,尽力纾困。
⑤他既能坦承错误并真心悔改,我们也该不念旧恶,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forget old grievances(forgive and forget)
die frühere Feindschaft auβer Betracht lassen(jm vergangene Fehler nicht mehr nachtragen)
bù niàn jiù è
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
不念旧恶,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不念旧恶意思是: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一般作谓语、宾语,用于胸怀宽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