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语出隋・李德林〈天命论〉。△“肝胆相照”、“肝胆照人”、“披肝胆”
尔乃奉殪戎之命,运先天之略,不出户庭,推毂分阃,一麾以定三方,数旬而清万国。荡涤天壤之速,规摹指画之神,造化以来,弗之闻也。光熙前绪,罔有不服,烟云改色,钟石变音,三灵顾望,万物影响。木运告尽,褰裳克让,天历在躬,推而弗有。[1],[2],稽[3]之文,顺亿兆之请,[4]肝[5]胆,昼歌夜吟,方屈[6]之高,式允幽明之愿。基命宥密,如恒如升,推帝居歆,创业垂统。殊徽号,改服色,建都邑,叙彝伦,薄赋轻徭,慎刑恤狱,除繁苛之政,兴清静之风,去无用之官,省相监之职。奇才间出,盛德无隐,星精云气,共趋走于阶墀,山神海灵,咸燮理于台阁。
[1]百辟庶尹:各处的官员。
[2]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图谶: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征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
[4]披:揭开。
[5]沥:滴下、洒落。
[6]箕颍: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静帝年方八岁,无法亲政。当时朝廷之中,以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政治声望最高。郑译和刘昉等大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拟一份假遗嘱,称宣帝让杨坚代为摄政,辅佐静帝。后来杨坚藉诏书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的军队,并铲除异己,控制整个军队。郑译和刘昉拥戴杨坚上台,其实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杨坚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明白他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杨坚见李德林才华洋溢,且有匡世救国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并采纳李德林的建议,自任丞相,让郑译任丞相府长吏,刘昉任丞相府司马,以便控制他们。而后杨坚弑静帝,篡北周,国号隋。隋立之后,李德林认为梁士彦及元谐等人仍有谋反之心,于是写了〈天命论〉,详论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于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举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顺人心,所以能够建立邦业,造福万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为四方臣民诸侯的爱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谶语为证,因为隋文帝对人总是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业,统治天下,以此劝梁士彦等人打消谋反的念头。后来“披肝沥胆”被用来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语义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类别用在“真诚相待”的表述上。
①每个国民都应该为国家披肝沥胆,誓死效忠。
②既然是好朋友,就应该披肝沥胆,以诚相待。
③我们是披肝沥胆的好兄弟,哪里是外人所能离间的?
④双方既已竭诚论交,就该披肝沥胆,怎可各怀心机呢?
⑤听了他这一番披肝沥胆的剖白后,你难道还不肯相信他?
⑥战国时代许多侠士,一遇到赏识者,往往披肝沥胆,誓死效忠。
⑦在我有难时,多亏有他这位披肝沥胆的朋友相助,否则还真不知该怎办!
形音沥,音ㄌ|ˋ。滴下。不可写作“历”。
speak without reserve
肝胆(かんたん)を披瀝(ひれき)する
franc,sincère et dévoué
aus nichts einen Hehl machen(jm das Herz ausschütten)
раскрывáть сердце
pī gān lì dǎn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披肝沥胆,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披肝沥胆意思是: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出自唐・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一般作宾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