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之“戴”,典源作“带”。形容早出晚归、连夜赶路或工作备极劳累。语本唐・吕岩〈七言〉诗其四四。
向身方始出埃尘,造化功夫只在人。早使亢龙抛地网,岂知白虎出天真。绵绵有路谁留我,默默忘言自合神。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1]。
[1]麒麟:一种传说中罕见的神兽。形似鹿,但体积较大;具牛尾、马蹄,头上有独角。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
“披星戴月”原作“披星带月”。吕岩,公元798∼?,亦名吕嵒,字洞宾,号纯阳子,唐朝时人,道教全真道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的路径,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的发展,有其一定的影响。在一首〈七言〉诗中,显露出他淡泊名利、抛开世俗的人生。他认为命运的造化作为在于本身,相较于那些追求富贵名利的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显得格外的孤独。但是尽管路途遥远而孤单,也只有默默地继续走下去,不辞劳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这首诗中有“披星带月”一语,后来“披星戴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赶路而备极劳累;亦比喻辛勤劳顿。
语义形容早出晚归、连夜赶路或工作备极劳累。
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①为了完成任务,他披星戴月,兼程赶往前线。
②为了在天亮前赶回家,他披星戴月地连夜赶路。
③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他必须披星戴月地工作。
④父亲为了家计,披星戴月,终日奔波,十分辛苦。
⑤我是货车司机,过的是披星戴月、南北奔波的生活。
⑥这一路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终于把救济品送到了灾区。
⑦爸爸为了家人,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著,好让我们衣食无缺。
travel or toil night and day(get up by starlight and not to down tools till the moon rises)
星(ほし)をいただく,昼夜兼行(ちゅうやけんこう)
à la belle étoile
до поздной ночи
pī xīng dài yuè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披星戴月,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披星戴月意思是: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