辄,总是。咎,罪过。“动辄得咎”指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语出唐・韩愈〈进学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1]跋前踬后: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见“跋前踬后”。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犯怒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以抒己愤。该文采问答方式,以国子先生喻己,假托学生之言,抒发自己才高却不受重用的不满,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闲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就是学生描述国子先生(韩愈)在官场上的处境艰难,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进退两难,而屡遭贬谪。后来“动辄得咎”就被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语义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类别用在“处境艰难”的表述上。
①公司的主管专制暴躁,常使部属有动辄得咎的感觉。
②如果你对人的态度客气一点,就不会经常动辄得咎了。
③在专制政府的统治下,人民动辄得咎,毫无自由可言。
④她不堪动辄得咎的婚姻生活,决定离婚以解脱长年的痛苦。
⑤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很广泛,动辄得咎,我们要小心处理。
⑥他在原单位人际关系没处理好,动辄得咎,于是提出调职的要求。
⑦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小孩当出气筒,因此他经常活在动辄得咎的恐惧中。
形音辄,音zhé。每、总是。不可写作“辙”。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dòng zhé dé jiù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动辄得咎,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动辄得咎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出自唐・韩愈《进学解》。一般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