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学生追随老师的脚步。语本《庄子・田子方》。后用“亦步亦趋”形容事事追随或仿傚别人。△“奔逸绝尘”、“望尘莫及”、“瞠乎其后”
[1]问于[2]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3],而回[4]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1]颜渊: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时鲁人,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
[2]仲尼: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3]奔逸绝尘:奔走的速度极快,比喻才能杰出。见“奔逸绝尘”。
[4]瞠:音chēng,张目直视的样子。
颜渊在孔子弟子中最为贤良,虽然贫困,却不受外在环境影响,依然奋发好学,在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里,名列于德行科。在《庄子・田子方》中,曾用他们师生为例,来说明道家自然无为的道理。文章中记载了孔子和颜渊的一段对话。有一天颜渊请教孔子:“夫子走的时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时,我也跟著快跑。可是当夫子奔走速度达到非常快速的时候,我却只能在后面瞪著眼睛直看。”颜渊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孔子做什么,他也跟著做什么,但是却发现某些地方是无法模仿、跟上脚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说什么,众人就自然信服;不曾亲近或偏袒,但情意却自然而周到;没有爵位,而百姓却自然归向他,这些在颜渊的心中,一直无法看出是什么缘故,因此就向孔子请教。而孔子也向颜渊解释,这一切都是因为虚心的顺应自然万物之变化,遵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规律的关系。后来“亦步亦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事追随或仿傚别人。
语义形容事事追随或仿傚别人。
类别用在“紧紧跟随”、“毫无主见”的表述上。
①他只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②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儿,大人一定要亦步亦趋地跟著,预防他会跌倒。
③家里养的小花狗就像是我的影子,每次我出门,牠都亦步亦趋地跟著。
④在产品设计这方面,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⑤学习他人长处,不是只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
⑥艺术创作虽往往须经模仿,但如果一直只在别人的作品后面亦步亦趋,就难成大家。
形音趋,音qū。疾步的意思。不可写作“驱”。
imitate sb.'s footsteps
物(もの)まねで行動(こうどう)する
suivre (son maǐtre) pas à pas(imiter servilement,aveuglement)
идти следом(идти по следам)
yì bù yì qū
ABAC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亦步亦趋,常用汉语成语。ABAC式组合,联合式结构,亦步亦趋意思是: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