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心里明白,不必言语说明。语本晋・潘岳〈夏侯常侍诔〉。
夏侯湛,字孝若,谯人也。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寝疾,卒于延喜里第,呜呼哀哉!乃作诔曰:“……人见其表,莫测其里。徒谓吾生,[1]。心照神交,唯我与子。且历少长,逮观终始。子之承亲,孝齐闵参;子之友悌,和如瑟琴。事君直道,与朋信心。……”
[1]文胜则史:文章辞采胜过质朴,则显得浮夸。《论语・雍也》
心照,是彼此心里明白,出现在文献中的时代相当早。梁代萧统《昭明文选》中收有潘岳所写的〈夏侯常侍诔〉,文中就有:“人见其表,莫测其里,徒谓吾生文胜则史,心照神交,唯我与子。”意思是说,一般人不了解你夏侯湛,都以为你以文采胜,而显得浮夸。只有我潘岳和你是“彼此心中明白,精神交往”,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心照”是不须藉用言语来表述的。后来“心照不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言语说明。例如《孽海花》第三一回提到姨太太彩云趁机脱逃,张夫人早就清楚她的动机,所以吩咐不必理会此事,继续赶路。大伙儿心照不宣,也就不必多问了。这句成语有时候也用于书信应酬语,如《玉娇梨》第一九回写到卢梦梨写给苏友白的信,结尾说:“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意思是说:“遥隔千里,一封信能讲的实在有限。相信我们彼此心里都能了解,在此就不多说了。”
语义彼此心里明白,不必言语说明。
类别用在“心里有数”的表述上。
①默契是慢慢培养的,彼此“心照不宣”。
②他们两人心里其实都清楚,只是彼此不说,心照不宣罢了。
③其实我和哥哥已经有共识,心照不宣,不让别人知道罢了。
④虽然成绩还没公布,大家心照不宣,前三名的同学都猜得到。
⑤几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心照不宣,知道大家的希望并没有落空。
⑥爸爸的生日快到了,大家心照不宣,都想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⑦他们俩共事已久,许多事往往心照不宣,便能彼此默契,相互配合处理完善。
take wordless counsel
互(たが)いに心(こころ)でわかっていても口(くち)に出(だ)さない
se comprendre sans mot dire(avoir un accord tacite)
sich mit jm ohne Worte verstǎndigen kǒnnen(in stillschweigendem Einvernehmen sein)
понять друг друга без слов(понятно без всяких слов)
xīn zhào bù xuān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心照不宣,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心照不宣意思是: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出自清・曾朴《孽海花》。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彼此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