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居心叵测”。见“居心叵测”条。
此处所列为“居心叵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居心叵测”系由“居心”及“叵测”二语组合而成。 “居心”见于《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三国时的孙登是吴主孙权的长子,年少时便显露才德。贵为太子的他,为人十分亲和,对待部属像对待朋友一般,出外狩猎时尽可能的不扰民,不践踏农人作物。另外,他事母至孝,亲生母亲赠予的衣物,必定沐浴后才恭敬地穿上。但可惜在他三十三岁那年,就因病过世了。晋朝陈寿替孙登立传,并评论说:“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也就是说从孙登这个人的存心,就知他足以发挥出盛美的德行。 “叵测”则见于《新唐书・卷二○○・儒学列传下・尹愔》。唐朝人尹愔天资聪敏,他的老师王道珪曾经说:“我这么多学生里,就尹生的反应最难预料。”尹愔的父母过世后,他因为过份哀痛而不愿为官,后来被推荐到国子监讲学,每讲论儒、佛、道三教的学说,都是听者前所未闻的。可惜他四十岁就死了。 “叵测”一语,即见于王道珪所说的“尹子叵测也”。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居心叵测”,转而带有贬义,用来比喻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with evil intent
bǒse Absichten haben
носить в сердце недоброе
xīn huái pǒ cè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心怀叵测,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心怀叵测意思是:心里藏着难以测度的恶意。形容用心险恶。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