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与狈相互搭配,伤害人命。语本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后用“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1]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2]称“狼狈”。[3]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独行于野,遇狼数十头,其人[4]急,遂登[5]上。有两狼乃入穴中,负出一老狼。老狼至,以口拔数茎草,群狼遂竞拔之。积将[6],遇猎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7],得狼百余头杀之。疑老狼即狈也。
[1]驾:乘、骑。
[2]事乖者:指行事处境困顿窘迫者。
[3]临济郡:原为齐之狄邑,西汉置狄县,东汉时改称临济。地约当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方。
[4]窘:困迫。
[5]草积:草堆、草垛。
[6]崩:倒塌。
[7]冢:音zhǒng,指洞穴。
根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相传狼和狈是两种外形上很相似的野兽,只是狈的前脚非常的短,因此一定要骑在两只狼上面才能行走,没有了狼,根本就无法行动,所以世人常将行事无法顺利推展,处境困顿窘迫的情况称为“狼狈”。狼和狈会联手做坏事。听说,曾经有人独自经过一处人烟罕至的地方,遇见了几十只的狼,情急之下,就赶紧爬到草堆上。其中有两只狼就钻进了一个洞穴中,背出一只老狼来,老狼来到草堆下,用嘴拔除草堆上的草,其他的狼看了,也跟著学牠的动作去拔草,眼看著草堆就要垮下来了,正巧遇到一群猎人经过这里,把这个人救了出来。事后这些人一起挖掘这个洞穴,在里面抓到了一百多只的狼,就将牠们杀死,而大家都怀疑那只老狼可能就是狈。后来“狼狈为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彼此互相勾结做坏事。
语义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贬义。
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①当地米商狼狈为奸,联手哄抬物价。
②没想到他们竟然狼狈为奸,专干坏事。
③贪官污吏和奸商狼狈为奸,最是令人痛恨。
④这两人狼狈为奸,不知已做了多少违法的勾当!
⑤政治恶势力和黑道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
⑥为了赚钱,他不惜与不法商人狼狈为奸,走私毒品。
⑦如果没有人和他狼狈为奸,他一个人很难做出这勾当。
be partners in crime
ぐるになって悪事(あくじ)を働く
être de mèche pour faire un mauvais coup
unter einer Decke stecken(einander in die Hǎnde spielen)
сообщá замышлять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láng bèi wéi jiān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狼狈为奸,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狼狈为奸意思是: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