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语本《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后亦用“四通八达”指人。亦用于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2],天下之[3],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1]典故或见于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
[2]陈留:汉县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之南,濒惠济河南岸。
[3]冲:音chōng,交通要道。
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
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四通八达”原作“四通五达”。秦末辩士郦食其(yì jī),在高阳谒见沛公刘邦,谈论起天下局势,席中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认为秦国不是轻易可以打败的,不如先占领陈留,因为陈留不仅是畅达无阻的交通要地,并且积存了不少粮食。而他和陈留县令熟识,可以帮忙游说。后来“四通八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交通便利。较早的书证如:晋人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骄》:“闻之汉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四通八达。”“四通八达”指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而《朱子语类・卷一一・学・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四通八达”一词的意思则是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㈠
语义四方相通的道路。
类别用在“到处可通”的表述上。
①现在一些偏远地方都还能看到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地底下四通八达的隧道。
②要成为繁荣的大城市,拥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必要条件。
㈡
语义形容交通便利。
类别用在“交通便利”的表述上。
①台北市自从捷运网完成后,就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②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又位居市中心,向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③以岛屿型的国家而言,有无四通八达的交通,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关键。
④香港先天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后天的建设,一直是海、陆、空的转运站,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
lead in all directions
四方八方 (しほうはっぽう)に通じている
communications faciles dans toutes les directions
von allen Seiten zugǎnglich(verkehrsgünstig)
обширный(идущий во вс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sì tōng bā dá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四通八达,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四通八达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出自《子华子・晏子问党》。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