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语出《论语・子路》。
[1]为莒父[2],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
[1]子夏:卜商(公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弟子,擅长文学。孔门诗学,由子夏六传而至荀卿。荀卿授浮丘伯,为鲁诗之祖;复授毛亨,为毛诗之祖。又《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皆传自子夏。孔子殁后,子夏讲学于西河,魏文侯师事之。
[2]宰:古官名。此指邑、县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
子夏是春秋时代卫国人,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有一次,他要到莒父这个地方担任行政长官,临行前,他前去请教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对他说:“不要一味地求快,也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益。一味地求快,反而无法达到目的;只顾眼前的小利,反而无法做成大事。”孔子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虽然事情做得快,做得有效率是好的,但若以快为唯一目的,就难免马虎随便,忽略许多应有的细节,甚至可能因而出错。如此,就必须花更多时间去补救错误,事情反而做不成。孔子所说的“欲速则不达”,便是这个意思。所以后来“欲速不达”就被用来表示想要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意思。例如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北有契丹和北汉,西有后蜀,南有荆南、南唐、南汉、吴越等国家,让宋太祖坐立难安,希望能尽快把这些小国消灭或制服,以完成统一大业。开宝二年,宫中举办春宴时,太祖就与大臣魏仁浦耳语道:“我想亲自带领军队去讨伐北汉,你觉得怎么样?”魏仁浦认为北汉有契丹为后盾,宋朝军力还不足以克之,于是便回答:“欲速不达。”但太祖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十月即率大军北上,后来果然因为契丹派军支援,导致宋军无功而返。由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进行一件事,在求快的同时也要能兼顾各种条件的配合,如此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
语义想要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类别用在“临事戒急”的表述上。
①做事要循序渐进,如果你操之过急,住往会欲速不达。
②像你这样一味贪多求快,只恐欲速不达,到头来一无所得。
③研究学问一定要循序渐进,如果投机取巧,只会落得欲速不达的下场。
④用填鸭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难免欲速不达,反而让孩子视读书为畏途。
⑤小明为了赶时间,一路横冲直撞,结果欲速不达,在半路就出了车祸。
Haste makes waste.
скоро поедешь
yù sù bù dá
ABCD式组合,紧缩式结构
欲速不达,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紧缩式结构,欲速不达意思是:一味性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