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脱去凡胎。语出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换骨”,脱换凡人之俗骨而成仙。语出唐・吕岩〈七言〉诗其二。“脱胎换骨”原指经过修炼和服食丹药,脱去凡胎,换俗骨为仙骨。后用以比喻澈底改变,亦用以比喻作诗文虽效法别人,但不露痕迹,且能创出新意。△“洗心革面”
虎来静坐秋江里,龙向潭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1]战罢云气收,种个[2]在泥底。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3]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
[1]须臾:片刻。
[2]玄珠:黑色的珠子。
[3]脱胎:脱去凡胎。
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1]。
[1]换骨丹:能脱换凡人俗骨成仙的药丸。
“脱胎换骨”是道家修炼之法。在道家修练中,“脱胎”指修道成仙,脱去凡胎;“换骨”指换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有:“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两句。吕岩就是吕洞宾。诗的大意是说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寻长生不死药,只要就鼎炼金丹。经过十月精炼,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后,渐脱凡身,转成仙胎。吕岩另有七言〈送钟离离云房赴天池会〉诗,中有“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两句,意思是说钟离此去得道上天坛(指天池会),我自己则会逐渐老去,是否可请钟离道人赐下金丹,好让自己也能换骨得道。这是“脱胎换骨”的本义。后来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诗文等,能脱去旧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变成为美好灵妙境界的,都可称为“脱胎换骨”。
语义比喻澈底改变。
类别用在“完全改变”的表述上。
①他发誓今后一定要脱胎换骨,不再重蹈覆辙。
②经过一番锻练,他从体弱多病脱胎换骨成身强体壮的青年。
③这个重考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居然脱胎换骨,考上第一志愿!
④经过老师细心调教后,这些问题学生如今都已脱胎换骨,成为好学生。
⑤透过艺术家的巧手妙思,让这些废物脱胎换骨,变成一件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cast off one's old self and take on a new self
換骨奪胎(かんこつだったい)
faire peau neuve(se rééduquer radicalement)
sich von Grund auf ǎndern(das alte Ich ablegen)
порывáть со стáрым(родиться зáново)
tuō tāi huàn gǔ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脱胎换骨,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脱胎换骨意思是: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出自宋・葛长庚《沁园春・赠胡葆元》。一般作谓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