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拿著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皇恤我后者。』宁子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1]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2],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1]宁子:宁喜,春秋卫国人,生卒年不详。宁,音nìng。
[2]耦:音ǒu,指下棋的对手。
“举棋不定”本指下棋时,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一个故事:春秋时,因为无道被驱逐在外的卫献公,派使臣来和宁喜商议回国复位的事情,宁喜同意了。大叔文子听到之后就说:“唉!《诗经》有言:『我自身都不见容于人,哪里还顾得到我的后代?』宁喜可说是不顾后代的人。怎么可以答应这件事呢?君子行事要考虑周密,《书经》上说:『凡事自始至终都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诗经》也说:『要日夜努力不懈,全心全意地侍奉国君。』今天宁喜对迎立国君复位这事的态度还不如下棋来得慎重,他怎能免除祸害呢?下棋的人如果拿著棋子却不知道下在哪里好,就无法战胜对手,更何况是迎立国君这样的大事而无法拿捏恰当?他一定免不了灾祸。九世相传的卿族,若这样一举被灭掉,真是太可悲了!”果然,卫献公回国重登王位之后,便找了个借口,把宁喜全族给灭了。后来“举棋不定”就用来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㈠
语义拿著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
类别用在“犹豫不决”的表述上。
①正式棋赛,对弈者举棋不定,也是要扣时间的。
②请你快走下一步,别老是举棋不定,否则这盘棋下不完了。
㈡
语义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类别用在“犹豫不决”的表述上。
①请你别再举棋不定了,机会稍纵即逝。
②眼前已无时间让你举棋不定,请该断立断。
③我讨厌他那种举棋不定的态度,令人无法捉摸。
④他这种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个性,真令人心急。
⑤身为领导人,就是要果断,最忌讳对政策举棋不定。
⑥他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做什么事都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⑦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父亲的一番话帮助我作出了抉择。
⑧妳如果再这样举棋不定,会害苦了这两位同时爱上妳的男士。
⑨是出国深造呢?抑是投入职场工作?他考虑了又考虑,仍然举棋不定。
⑩真的嫁给他吗?当面临抉择时,平日果断的她一时之间也举棋不定了。
hesitant
態度(たいど)を決(けっ)しがたい
irrésolu(indécis)
sich nicht entscheiden kǒnnen(unschlüssig)
быть в нерешительности
jǔ qí bù dìng
ABCD式组合,补充式结构
举棋不定,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补充式结构,举棋不定意思是: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