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之“源”,典源作“原”。“原”,同“源”。左右两边都能够得到水源。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语本《孟子・离娄下》。后来“左右逢源”用来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事圆融。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1]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1]资:借助。
“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观上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一书为弟子辑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见他对孔子理念的传承,并可得见他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离娄〉一篇多论仁政及尽伦希圣之事,典源所从出的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为学应有的态度。孟子以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学问,必须用心去体会。若能自得于心,则所学才能深固,应用起知识才能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来“左右逢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后则泛用于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事圆融。
语义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事圆融。
类别用在“圆融周密”的表述上。
①他的知识确实渊博,辩论时左右逢源,滔滔不绝。
②凭他在商场的人脉,他做起生意来左右逢源,一帆风顺。
③在一个单位待久了,工作起来自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④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福至心灵,左右逢源的感觉。
⑤他凭著协商的长才,左右逢源地把事情处理完了,各方面的人都满意。
have one's bread buttered on both sides
avoir la main heureuse(tout va à souhait,sans encombres)
легко справляться
zuǒ yòu féng yuán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左右逢源,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左右逢源意思是: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