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橙黄色矿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剂,古代用于涂改文字。本指有如口中含著雌黄,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语本晋・孙盛《晋阳秋》。后用“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真相,随口乱说或妄加批评。△“妄下雌黄”、“信口开河”
[1],字夷甫。能言,于[2]者,辄更易之,时号“[3]”。
[1]王衍:公元246∼311,字夷甫,西晋临沂人。以清谈著称,累官至司徒。西晋亡,投降石勒,后为石勒所杀。
[2]意有不安:话说得不合意,不妥切。
[3]口中雌黄:口中含著雌黄,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雌黄,橙黄色矿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剂,古代用于涂改文字。
另可参考:《晋书・卷四三・王戎列传》
“信口雌黄”原作“口中雌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环境的动荡不安,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许多人都喜欢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每每在谈论老庄玄妙的哲理时,总能侃侃而谈,即使是讲错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说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随口改正,仿佛嘴里含了雌黄,随时改正,所以大家都称他是“口中雌黄”。后来“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顾事实真相,而随口乱说或妄作批评。出现“信口雌黄”的书证如清・张云璈〈察吏行〉:“太守观察本切近,岂肯信口生雌黄。”
语义比喻不顾事实真相,随口乱说或妄加批评。
类别用在“随口乱说”的表述上。
①一个人要是老信口雌黄,怎会受到欢迎?
②老师严厉地批驳了他这些信口雌黄的话。
③你简直是信口雌黄,我什么时候打过她啊!
④这事关系人家的名节,岂容得他信口雌黄!
⑤他做事向来慎重,从不信口雌黄,搬弄是非。
⑥他就是有个缺点,好发议论,常常信口雌黄。
⑦他专爱信口雌黄,说些无中生有的话,陷害他人。
⑧这种偷窃的事,怎能信口雌黄,硬赖在某人身上?
⑨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不可以信口雌黄,随意乱说。
⑩当主管的就该讲实证,如果信口雌黄乱批评,谁会服你?
⑪写讽刺文章难免是要夸大的,但绝不能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同义“信口雌黄”及“信口开河”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
异义“信口雌黄”,侧重于不负责任的评论;“信口开河”,侧重于漫无边际地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 | 信口开河 | 例句 |
---|---|---|
✅ | ❌ | 这种偷窃的事,怎能信口雌黄,硬赖在某人身上? |
❌ | ✅ | 他是信口开河胡诌的,可别轻信。 |
speak at random
口から出 (で)まかせを言う
нелепные выпады(нáглая ложь)
xìn kǒu cí huáng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信口雌黄,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信口雌黄意思是: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出自南朝・粱・刘峻《广绝交论》。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